从猿猴到人
简单的来看人类的历史,是一个从几十万年前生物进化,到延绵至今的资源掠夺、经济发展、社会群体组织、文化交流、宗教信仰,以及到最近500年科技革命的过程,每一个过程都波澜壮阔。人类一步一步走到现在,历史创造了人,人也创造着历史,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“历史”史诗。
《人类简史》以认知革命(cognitive revolution),农业革命(agricultural revolution),科学革命(scientific revolution)三大部分梳理着人类的发展脉络。认知革命标志着人类的生物进化到可以思考的能力;农业革命让人类从采集生活到农耕文化的转变,在这个阶段,得益于思考能力,人类社会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宗教都得到蓬勃发展;而近500年的科技革命,人类在探索无知的过程中,对自己、对世界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1、生物进化
在大约135亿年前,在一次“宇宙大爆炸”之后,形成了宇宙的物质、能量、时间和空间,这些宇宙的基本特征,成了“物理学”。
这之后过了30万年,物质和能量形成复杂的结构,称为“原子”,再之后形成“分子”,原子和分子的故事成了“化学”。
大约50亿年前,原子和分子在一起形成物质,构成了一个叫地球的行星,这个地球的故事,成了“地质学”。
大约38亿年前,在地球上各种物质交融,其中碳氢氧(C-H-O)三种最简单的元素形成早期海洋的水和有机物,然后慢慢孕育出复杂而又精细的生命结构,这个生命结构称为“有机体”,有机体的故事就成了“生物学”。
从此一幅漫长的生物进化画卷开始了。
人是猿进化而来,在两百万年前,人类和猿其实是兄弟两,只是分家后,人类的祖先选择了到陆地上生活,而猿的祖先选择了继续呆在树上。若考虑更早远的时候,我们和猪也是属于同一祖先而来,在基因上,我们和它们有80%多的相似度,以致于到现在,医学界都在研究如何从猪身上移植器官到人身上。
人类的祖先来到了陆地之后,脑袋进化变得更大,变得会思考,开始会使用工具。从此,人类开始会使用火,驱寒、寻暖、烧烤食物;有了群落,开始了集体采猎的生活,会在区域内迁徙,根据时令采集食物;随着物产的丰富,生产物品的交易也逐渐多了起来,也有了简单的经济。
人类的脑袋,是一个了不起的进化。现在人的脑容量一般在1500ml左右,东非智人的平均脑容量在1400-1600ml,德国尼安德特人的脑容量在1200-1750ml,而类人猿仅为400-500ml,相比之下,可以看到人类的脑袋在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巨大变化。还有一个事实是脑袋消耗的能量惊人,人的大脑占体重的2-3%,在身体休息不活动时,大脑的能量消耗却占比25%,其他类人猿的大脑在休息时消耗大约只有8%。
有了会思考的大脑,人类可以想象出虚拟的神灵,讲虚构的故事,不仅能算微积分,也能识人会意,创造宗教信仰,实现文化传承。从能量转换来说,人类历史上所吃食物的能量,大部分都转为了人类的精神活动,毫无疑问,知识艺术是人类在历史长河里积累的最大财富。
大约9000年前,在阿根廷的手洞留下了这些手印。我们只能猜测这些手印的含义,是狩猎后的欢庆?还是伸向我们的欢迎之手?
注:图片来自360Doc图书馆 - 平图拉斯河手洞,见参考资料。
2、社会群体
这里的社会群体是指一个人类群体,其有着紧密的经济和文化联系,整个群体有着一定的控制和管理,发生着有规则的行为。
社会群体的形成方式,其主要沿着三个方向各自独立发展,融合不同规模的群体。
2.1 生物遗传
生物学上,以生物遗传维系的一个群体,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社会组织,其以家族为体系,以身强力壮者为首领,控制着整个群落。
人类的群落和其它生物群落相比,不一样之处在于,首领仅仅有身强力壮是不够的,还要有睿智的头脑,因为群落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,还会有管理。文化的传承,让年长者不再属于生物优胜劣汰的对象、处于群体的边缘,而是在群落的地位趋于让人尊敬的地位。
一个为生物遗传的人类群落,其控制规模一般在10-100个人。这个群体的发展和家族命运息息相关。
2.2 地理区域及经济辐射
在地理位置上,距离的远近天然切分着社会群体。在人类早期,交通的不便阻碍着人类群体之间的交际沟通,因此,在附近的人类更容易相识,聚集在一起生活,渐渐地,地理位置上附近的人类,会发展出相互依存的经济和文化关系。这种关系以地理位置的远近,分割出不同的人类群体。
当然,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,人类可以进行快速交流的距离限制不断被突破,这里的快速交流不仅仅是指见面聊天,更多是可以实现物物交换,发生直接的经济关系。交通工具的进化成为地理区域及经济辐射的推动力。
从人际交流和经济的角度出发,以地理划分出相互依赖的人类群体从一个小村落,发展到同一乡村、同一城市,直到现在的一小时经济圈。
以地理划分出来的人类群体,规模控制在村落、城市级别,人数从上百人的村落,到上百万的城市。这个人类群体的发展和所在地理区域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。
2.3 政治和文化
地理位置的远近阻碍着人类群体的融合,但人类群体的发展早已摆脱这种地理位置的束缚。有别于其它生物群体,人类在历史的长河里,逐渐发展为以政治手段和文化方式进行着群体的融合,这是人类群体所独有的融合方式。
以政治手段的融合方式,最典型的便是国家。一个国家,可以通过政治的手段推行统一的经济和文化政策,通过经济和文化两只手维系整个社会的控制和管理,对国家的归属感,体现了一国人民对这个国家的融合程度。
以文化方式的融合方式,最典型的便是宗教信仰。通过共同的文化宗教信仰,将散布四处的人类群体,紧紧地融合在一起,个体甚至为之付出生命都不可惜。
其实,政治和文化两个方式对群体的融合作用,相辅相成。政治更多是从外部影响群体,以强硬的手段控制群体,而文化更多是从内部影响群体,以思想的方式内化群体。两种方式对群体的形成和影响力相比,政治方式更加快速,文化方式虽较慢但更加长久稳固。一场战争能够让一个国家更朝换代,但是想要毁灭一个文化,却没有那么容易,文化流淌在这片土地上人民的血液中,传承不断,生生不息。
以政治和文化划分出来的人类群体,其规模小到十几个人的小团队,大到整个国家、跨区域,人数无上限。
2.4 对比
生物遗传
地理区域
政治和文化
群体规模
10-100
100-上百万
人数无上限
距离远近
家族圈,1公里以内
平常生活圈,10-100公里以内
远近无上限
聚集融合方式
天然的生物方式
天然的地理方式
虚构的方式
和其它生物相比
生物共有属性
生物共有属性
人类所特有
3、资源掠夺
这里的资源掠夺,是指一个人类群体,以符合群体自己利益为目的,对资源进行的强行获取行为,这是一个集体性的行为过程。
对于资源掠夺,最熟悉的莫过于发动战争,这是发生在人类群体内部的资源掠夺。早期人类过着游牧生活,为了生存,游牧的区域是必争之地,弱肉强食,更强大的人类群体击败并赶走弱小的人类群体,这种野蛮掠夺是早期的人类战争形式。
从农业社会开始,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,这时的人类驯化各种动植物,在公元前9500年到公元前3500年驯化的植物有:小麦、稻米、玉米、马铃薯、小米和大麦,到如今,这些食物提供了超过90%的人类食物热量。解决了温饱,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发展,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经济财富,人类对经济财富的追求和贪婪,也是在很长一段人类历史中发动战争的理由。
最近的500年,从1500年欧洲发现美洲大陆开始,欧洲对其它各大洲的资源掠夺更是达到疯狂的地步,有多少奴隶从非洲贩卖到美洲,有多少国家成为欧洲帝国的殖民地,欧洲帝国的每一步崛起,无不流淌着其它各国人民的鲜血。
这种以资源掠夺为目的,发生在人类内部的战争,其杀戮性让人不寒而栗。但是,若是看看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的更为残暴的物种灭绝行为,人类大多时候无所感觉。
在早期的人类,过着采集狩猎生活,为了温饱,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然资源掠夺已经开始了。群体的围猎,选择一片草原放一把火,然后在灰烬中寻找食物。要是说这个时期的掠夺都是和平的形式进行,这是低估了人类的破坏力。有充分的动植物化石发现,这些动植物在地球上生活了千万年后,随着人类领域的扩展,但凡有人类足迹踏及之处,无数的动植物便从此灭绝。
以澳大利亚、美洲、各个岛屿的生物灭绝为例。在大约45000年前,人类首次来到澳大利亚,在此后千年间,澳洲当时24种体重在50公斤以上的动物,有23种惨遭灭绝。在14000年前,美洲的动物物种远比今天丰富,然而好景不在,在人类抵达后不到两千年的时间,北美原本有47属的各类大型哺乳动物有34属消失,南美更是60属中消失50属。在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北冰洋和地中海星罗棋布的数千座岛屿上,考古学家都发现了生活着无数世代的昆虫和鸟类,在人类第一次出现后便从此消失。还有更多成千上万的小型动植物,都只在化石上留下自己的痕迹。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明,人类所到之时,便是当地物种大灭绝的开始。
物种的三波大灭绝,和三次人类的社会活动一一牵连,第一次的人类采集扩张,第二次的农业扩张,第三次的工业和科技扩张。人类坐上生物学史上最致命物种的宝座,实至名归。
都说战争是残忍的,但是人类对自己在灭绝生物物种上,丝毫没有感到一点廉耻悯惜。
4、经济发展
从一个广义的角度来讲,经济是指资源的生产和消费过程,是一种物质资源的转移过程。若从远古时期到现在,整个经济发展将经历如下几个时期,
4.1 物物交换
最早期,人类生产各种物质资料,总会出现有些资料富足,有些资料少缺,这种场景下的问题频繁出现,一个最简单的解决方案,便是物物直接交换。于是最简单的经济便出现了。
等价交换是物物交换的准则,也是一直到现在维系经济活动的准则。
4.2 货币
随着经济发展,物物交换变得多了起来。两个物品之间,只需记1种等价交换公式,三个物品之间,则有3种等价交换公式,四个物品之间,则有6种交换公式,N个物品之间,则有n(n-1)/2个交换公式,公式数量随着物品种类以指数增长。毫无疑问,人类的脑袋是无法应付指数增长的交换公式,于是大多时候交换都比较随心随时。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,物物交换成了规模以后,如何等价交换成为问题。
幸好的是,人类发现了一般等价物,也就是有些物品可以作为中介,用于衡量等价交换过程。拥有的物品都先交换成一般等价物,然后再换取所需的物品。一般等价物使得交换公式变成线性增长,使得大家都可以有一个共同的换算法则。
在古希腊的历史记载中,牛、羊、谷物等都曾充当过一般等价物。下面的公式是以稻谷作为一般等价物,衡量其它物品的价值,
一头牛 = 100担稻谷
一头猪 = 50担稻谷
一只鸡 = 10 担稻谷
一般等价物让价值换算变得简单。
但很快,人类又发现,用这些牛、羊、谷物充当一般等价物,并不是最完美答案。无论是牛、羊还是稻谷,其流通性都比较受限,不仅如此,它们还会随着地域、时节,其价值会发生着变化,例如在干旱季节粮食歉收,稻谷的价值就会变得更高。
于是,人类有开始寻找着替代品,一直到金、银、铜等重金属的出现。
重金属具有价值高、易分割、易保存、便于携带的优点,这些使得它们在成为一般等价物之后便迅速取代了其它一般等价物,牢牢地占据经济交易过程中的第一交换中介地位。当整个经济交易市场的一般等价物被重金属统一之后,它也就成为了整个市场的货币。
货币的出现,不仅解决了等价交换的换算问题,也使得物物交换便利了很多,大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。
4.3 金融机构
货币的出现,是随着经济市场的繁荣发展而来的必然产物,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。当物物交换和等价交换不再是问题,下一个待解决的是,货币本身的流通性问题。
随着国家和帝国的形成,人类的经济活动在地理疆域上也在不断的延伸,货币的政治流通性和地理流通性,都在盼望着一个对货币的统一管理机构,这便促使了金融机构的诞生。
最早期的金融机构是像现代社会的银行,其主要功能之一是向社会提供钱的存取。一个人可以在一个地方存下100两黄金,然后在异地通过凭证取出100两黄金,这样路上就免去了一路携带的问题。这个存取凭证也是现在社会现金的雏形。
银行的出现,不仅仅解决货币的流通性问题,它还培养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的重要基石--信任。当银行存储的钱积累起来,形成资金池,它马上可以向社会提供另外一个主要功能,便是钱的借贷。当用户A存100元现金到银行,银行把这100元借给用户B,随后用户B也把这100元存入银行,银行又可以把这100元借给用户C,可以看到,同样100元,银行把它重复借出两次,甚至多次,以换取利差。对于银行来说,用户A、B、C各自存和借的钱只是银行账上的数字而已。可以看到,银行简直做的是一种无本买卖。这难道没有任何风险么?这个风险是存在的,万一所有的用户都来取现,银行收到挤兑,银行是没有那么多钱供用户取现,到时候银行就只好关门大吉。
但是可以发现,现代的银行还是过的好好的。这最重要的原因便是,用户对银行的信任,以及银行对贷款未来归还的信任。用户相信银行的风险控制,相信银行不会破产,银行相信贷出去的钱一定能收回来。整个信任形成一个链条,这个链条也是整个社会对未来经济的信任。
金融机构在构筑这个信任链条上作出关键的一步,为整个社会的信任奠定基石,这块基石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4.4 虚拟经济
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,在本质上,一个是基于物质资源的本身价值,一个是基于对未来经济的信任。
自从有了金融机构,有了货币,人类渐渐构建了基于信任的经济体系,随之而来,便是虚拟经济的慢慢成长,资金借贷市场,股票市场,期货市场,无一不是基于对未来价值的投资。到现代社会,虚拟经济已经是一个不可取代的经济角色,它是整个经济体系的润滑剂,大大加速了资源的整合和流转,最终促进了物物交换。
4.5 物物交换
无论是虚拟经济,金融机构,还是货币的出现,都是最终促进了物物交换,实现了资源交换速度和效率的持续升级。
人类经济发展的涟漪
5、文化中的宗教信仰
相对于政治、经济而言,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出。
从整个人类发展史来看,以500年前开始的科技革命为界,之前的宗教信仰、哲学思想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巅峰,而后的科技知识是人类文化创造的另外一个巅峰。
这里先看宗教信仰,下节将讨论科技。
一门宗教,有其独特的信仰,其或对神灵或超自然对象的崇拜信仰,如基督教的上帝耶稣、伊斯兰教的真主阿拉;或对自然法则的哲学信仰,如佛教对觉悟、解脱的世界观。
上面讲的基督教、伊斯兰教、佛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,这三大宗教对人类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。对人类的哲学三问,三大宗教有着各自的理论回答。
哲学三问
基督教
伊斯兰教
佛教
我们是谁
有原罪的人
由安拉前定的人
今世来受苦的人
我们从哪里来
上帝造万物
万事万物由安拉前定
前世轮转
我们到哪里去
信耶稣者灵魂进天堂,否则入地狱
善者进天园,恶者进火狱
或入轮回,或者解脱
三大宗教对于回答“我们到哪里去”这个问题,本质都是想告诉人类如何摆脱痛苦,追求永恒的快乐。
基督教告诉信徒需要信仰上帝耶稣,在世界毁灭之日灵魂将受审判,生前信仰基督者,靠基督进入永生,怙恶不悛者,将受公义的刑罚与灭亡,只有耶稣才能带着人类灵魂在世界毁灭之日进入天堂。而伊斯兰教则告诉信徒信仰真主阿拉,现世行善戒恶,在世界末日,阿拉根据善恶给以奖惩,善者进天园,恶者进火狱。无论是基督教,还是伊斯兰教,都在告诫人类,永生的痛苦和快乐取决于你是否信仰它。
佛教在告诉人类追求快乐的方式上,则有些不一样,它更多在探求痛苦的源头,换句话说,只有你明白了什么是痛苦,你才能达到真正的终极快乐。一切的痛苦,其实都源于主观感受。这个主观感受和生物医学上对人的精神感官感受描述是同一的,生物医学认为,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人身体内部激素和脑电波的变化,从而导致精神的波动,使得人有快乐和痛苦的感觉。佛教也认为痛苦来自于主观感受,但是,它更深刻的见解在于,主观感受的精神波动才是痛苦的根源,当你感到快乐,你会想着更快乐,当你感到痛苦,你会想着摆脱痛苦,这种波动起起伏伏,不停地肆虐着人,欲求不断,波动不止,这才是真正的痛苦。只有摆脱主观感受,放下欲求,追求心灵的平静,才能达到真正的终极快乐,即涅槃,实现痛苦的解脱。
我们是谁?我们从哪里来?我们到哪里去?什么是快乐和痛苦?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历史长河中的人类,宗教在这方面给予了完美的解答,这些解答像一盏灯,指引着人类在漫漫黑夜中前行的方向,一直等到500年前科技革命的到来。
6、科技革命
人类在宗教信仰中前行数万年,一直到500年前科技革命的到来,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欧洲是科技革命的发源地,牛顿的三大物理定律和微积分,达尔文的物种起源,爱因斯坦的相对论,等等,一大片基础领域的认知突破几乎都诞生在欧洲。为什么是在欧洲? 这是个巧合,还是必然。这个问题很难回答,但可以肯定的是,自从有了科技革命,人类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无知,对无知的探索,成了科技革命的主旋律。
这种探索精神,对于发生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大航海时代,可以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。在这个期间,欧洲人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、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。
回到1492年,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委派,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,希望能够找到通往东亚的新航线。哥伦布手上看到的是世界地图上,他估计向西航行约7000公里即可到达,但实际上东亚离西班牙最近的日本也有两万多公里。在1492年10月12日,海上航行数月之久的哥伦布看到一片岛屿,他果断的认为这就是东亚附近的岛屿,属于“Indies”(印度地方,包含今日印度和东印度群岛等地),所以他把当地人成为“Indians”,这也是时至今日美国原住民被叫做印度安人的由来。
一直到一个叫做阿美利哥(Amerigo Vespucci)的意大利水手,其在1499-1504年多次航行前往这块大陆,他指出,哥伦布到访的大陆应该不是东亚,而是一个新大陆。到1507年,地图绘制大师马丁·瓦尔德泽米勒(Martin Waldseemuller)出版了新的世界地图,在这个地图上相信了这位水手的说法,他以为是这位水手发现的新大陆,并将新大陆取名为“America”,美洲大陆的名字由此而来。
1526年的萨瓦尔提世界地图(Salviati Planisphere),地图绘制出美洲新大陆。在这份地图上的左边留出大半边空白,等待着航海家的探索。
正是欧洲人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征服精神,开启了科技革命一次次的认知突破。
从蒸汽机,到内燃机,到核电站,人类现在可以上天入地,登月球,编排生物基因,人类似乎无所不能,有一个问题是,是否存在一个认知的极限?人类在不停地探求宇宙的起源,物质的基本粒子构成,力场的作用原理,生物的基因奥秘,知道的越多,似乎疑问也越多。
7、小结
翻开人类的历史,当我们的祖先选择从树上到地面生活,从最初为了适者生存,到改变世界,到创造世界,现在的人类成为了世界主宰。但人类确实没有必要为此感到骄傲,现在的世界并没有人类想象的那么美好。人类可以发展经济、盖起城市、建立帝国、搭建起随时随地通信的全球网络,与此同时,世界的工业污染、气候变暖、生物灭绝,整个世界的生物生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,人类难辞其咎。
更为让人担忧的是,人类远没有想象的那么负责任,却比想象的更加贪得无厌,为了自己的舒适,我们不用对任何人负责。拥有神一样的能力,不负责任,贪得无厌,人类的危险莫过于此。
8、参考资料
《人类简史》,尤瓦尔·赫拉利 著,ISBN: 9787508660752
百度百科-语系
百度百科-平图拉斯河手洞
360Doc图书馆-平图拉斯河手洞
百度百科-人的脑容量
百度百科-尼安德特人
百度百科-七大帝国
Wiki - Salviati Planisphere萨尔瓦提世界地图 - A world map from 1526 which shows the Spanish view of the Earth's surface at the time and includes the eastern coasts of North and South America.
百度百科-一般等价物
百度百科-等价交换
百度百科-等价交换
百度百科-经济
百度百科-银行
百度百科-三大宗教
百度百科-佛教
百度百科-伊斯兰教
百度百科-大航海时代
图片《从猿猴到人类》来自 这里